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?!笨鬃勇实茏又苡瘟袊旄鲊L土人情,宣禮樂文化;李白、杜甫游大江南北,寫千古名篇;徐霞客游祖國名山大川,成“游圣”之名。古有游學之風,今有研學旅行,在旅游實踐中學習,在旅行中成長。
4月27日,曾都區(qū)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曾都區(qū)鐵樹學校聯(lián)合開展“追尋紅色足跡,探秘古今建筑”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。鐵樹學校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參加了這次精彩的武漢研學之旅。
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,重溫革命的歲月,緬懷保家衛(wèi)國的革命烈士。
參觀中國建筑博物館,看古今建筑。觀察“世界三大奇塔”之一——應縣木塔,感受古人的建筑智慧;探迷秦磚漢瓦的鮮活歷史和傳奇故事。
早晨6:30,孩子們早早的來到青少年活動中心,準備出發(fā)。乘著大巴車,一路唱著歌,說著俏皮話,我們的研學旅行出發(fā)啦!
一個個小歌手為我們帶來一首首動人的歌,個人獨唱、三五人合唱、一重又一重的跟唱、師生合唱……這是研學旅行中最好聽的背景音樂。
研學第一站:辛亥革命博物館。什么是首義精神?在110年前爆發(fā)的辛亥革命,結束了中國延續(xù)幾千年的君主專制,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。我們現(xiàn)在享受的每一個歲月靜好,都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捍衛(wèi)而來的。
在辛亥革命博物館,聆聽講解,參觀各類歷史展品及實景模擬,回顧辛亥革命歷史事件,重溫革命歲月,緬懷保家衛(wèi)國的革命烈士,學習革命先烈無畏精神。
走進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大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紅色雕塑,栩栩如生的刻畫著沖鋒陷陣的戰(zhàn)士們。同學們駐足觀看,圍著老師細細聆聽:什么是辛亥革命?為什么用紅色?那個躺著的人是受傷了嗎?熱切的提問,開啟求學之旅。
進入歷史的長廊,似泰山欲倒的石柱銘刻著一條又一條屈辱條約。一封封信件,一字一句都是革命先烈嘔心瀝血的印記。實景模擬復刻著先烈揪心的神情。昂首致敬,傾身觀看,默默銘記。
漫步歷史長河,不知不覺到了午餐時間。我們在建筑博物館享受了豐盛美味的午餐。
在老師的帶領下,排隊有序領取午餐,一人一份,三五成群的一桌,開心地吃起來。
中國建筑科技館是展示中國建筑科技和建筑文化的窗口。常設古代、荊楚、現(xiàn)代及未來四大展廳,全面展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建筑文化、荊楚建筑成就、現(xiàn)代科技技術及未來建筑展望。
在這里,孩子們不僅看了古今建筑,聽了知識講座,而且四年級的學生還運用學習到的吹塑版畫知識,親手制作了版畫。八年級的學生則運用學習到的木工知識,做了刨花玫瑰。
觀建筑,聽老師講一座座宮殿是如何運用榫卯和斗拱結構的,不用一顆釘子,卻讓建筑屹立百年不倒;古人的防震防災意識,比我們以為的要早得許多;秦磚漢瓦的前世今生,蘊含多少迷人的故事……
聽現(xiàn)代科技如何改變建筑,賞建筑設計師如何將美學和實用完美融合,思中西建筑理念怎樣碰撞出新的火花,問未來建筑的科幻方向……
耳聽、眼觀、心思,遙遠的古代和高大的建筑近在學生的眼前,未來的發(fā)展盡在學生的心中。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發(fā)展“建筑之花”的種子,期待它未來綻放。
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聽了,學了,更要會用。根據(jù)年齡的不同,學校為學生安排了不同的手工項目。
四年級學生先聽老師講解“探迷秦磚漢瓦”的由來,了解版畫制作。再學習“吹塑版畫”,最后親手制作版畫。
第一步在吹塑板上畫,第二步上色,最后印在帆布袋上。完成后,同學們看著自己做的袋子,有的漂亮極了,有的奇奇怪怪,每個人都熱烈的討論著誰的好看,誰在哪一步做的好,誰又哪一步?jīng)]做好導致失敗……
八年級先是聽了“魯班”微講座,了解木工知識,然后學習使用鋸子、刨子、錐子等木工工具,最后運用這些知識,親手做了一朵“刨花玫瑰”。
小組合作,一人穩(wěn)住木頭,一人推刨子,一點點的刨出玫瑰花的花瓣。一人累了,便換另一人上。這不僅僅是制作玫瑰,更是培養(yǎng)了團結協(xié)作的精神。
花瓣需要片一片地合在一起,有技巧也有耐心的考驗,不半途而廢是成功的秘訣之一。
下午四點,為期一天的研學活動,到了尾聲。收獲滿滿知識孩子們踏上了返校的歸程,一張張照片記錄了他們旅程中的探索、疑惑、開心……
返程途中,學校為學生準備了面包??鞓返难袑W旅程既喂飽心靈,又喂飽肚子。
“追尋紅色足跡,探秘古今建筑”,研學在實踐中學習,學習歷史、了解建筑、學會合作、學會動手、懂得感恩……銘記歷史,不忘初心,感恩前行!
圖文:徐春陽
歡迎光臨 隨州論壇 (http://www.yisouxsb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