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隨論版主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17-11-23 12:4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456 天 [LV.9]以壇為家II
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魚星是觀察魚類在水下攝食情況的重要依據(jù)之一,根據(jù)魚星的形狀和大小,可以判斷出它是什么魚,大約有多重,學(xué)會識別魚星,對垂釣是大有好處。
為什么說見星如見魚呢?魚星:簡言之,就是魚張開口腔攝食時所形成并冒上水面的一種含碳的粘性氣泡。我們知道,魚類的呼吸作用,不是通過鼻子和肺(鯨魚例外),而是通過口腔不斷地吸水。當(dāng)水流經(jīng)過鰓孔排出時,由鰓中的毛細(xì)血管,與溶在水中的氧進行碳氧交換而進行的。
因此,魚星與魚的呼吸無關(guān)。那么當(dāng)魚發(fā)現(xiàn)食物并準(zhǔn)備攝食時,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、它就必須先把鰓蓋關(guān)閉,然后張開嘴,此時口腔內(nèi)就形成一個空間一含碳?xì)怏w。這種氣體輕于水,在水的壓力下,迅速從口中釋放而出,形成一個個不同形狀、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。悠悠浮上水面,在空氣中破滅。這就是魚吃食時的泛泡(星)現(xiàn)象。當(dāng)魚把食物和水一起攝入口中,水由鰓裂排出,食物經(jīng)由咽喉向食道吞咽,這時口中就形不成氣泡了。但當(dāng)它再吃第二口、第三口食物時,它的口腔中仍然會形成氣泡,不斷地冒出水面。這就是魚星的形成過程。
魚群越集中,爭食誘餌的現(xiàn)象愈激烈,攝食速度愈快,魚泛星的現(xiàn)象也就愈盛,有時塘窩中的氣泡,竟像開鍋米粥的氣泡那樣頻頻泛出。這時,進塘窩中攝食的多種魚類,包括龜、鰲、蝦、蟹,都能泛出代表它們特征的魚星上來。根據(jù)這些特征,就能準(zhǔn)確判斷出它是什么魚,大約有多重。這就是見星如見魚的道理。
以下是常見魚種的對應(yīng)魚星特征,僅供釣友們參考。
鯽魚魚星
鯽魚的魚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,它每吐一次,只有一大一小兩個氣泡。在有沙石的池底,常??梢姷接袉蝹€、雙個氣泡冒出,說明這水底有鯽魚,若氣泡較大,說明鯽魚較大。
鯉魚魚星
鯉魚的魚星冒上來時,有個明顯的特征,泡體較大而密集,連珠似的,就像是開水鍋中的氣泡,每吐一次,少則二二十個,多則四五十個。泡雖有大有小,但差別不大,冒上水面后的氣泡,一般都粘合成團。當(dāng)鯉魚在水底游動時,它會一面游著,一面拱泥,氣泡浮升上水面時,常連帶著水底的腐葉和泥沙,使水下泛起一片渾濁的污泥漿。
青魚魚星
青魚的魚星通常顯得細(xì)小而密集,泡形像小珠。青魚一次可吐出許多大小不一的氣泡,有些垂釣者稱之為“碎星”,如果青魚較長時間棲留在窩子內(nèi),則會有密集的小珠源源冒出,但這種小氣泡并不牢固,出水面后見風(fēng)就破滅,但在風(fēng)平浪靜時,不會立即破滅,常在水面上浮著一簇一簇大小不一的泡沫團。從水面上這些泡沫的多少可以猜測魚的大小。若是1千克以下的小青魚,只有很少的一些泡沫冒上水面;若見中等數(shù)量的泡沫團,則為2。3千克的個體中等的青魚;若有很多積聚成一團團一簇簇魚星集合體,則可能是個體很大的青魚,一般在5千克以上。
鯰魚魚星
在窩子周圍邊游動邊鼓出一大路的氣泡。間隔幾分鐘后又是一大路氣泡:追趕魚吃時,氣泡更多和密集。
白條魚、鲌魚魚星
在窩子附近鼓出單個氣泡,位子不固定,魚多時,形成一片散落的泡子區(qū)。一般氣泡較小,黃豆般大小及以下。大翹嘴魚除外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