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曾都區(qū)洛陽集貿市場(菜市場)的重建和環(huán)境整治及貨幣化分配終于告一段落了。就像一只靴子輕輕地落了地,添堵的"馬路市場"也正式宣告結束。通過幾天的運營觀察,發(fā)現市場內經營有序,干凈整潔,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買菜環(huán)境確實比以前舒坦了很多,在此也為政府各方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!
但仔細一看,菜價也靜悄悄的拔高了一大截,花椰菜,5.5元每市斤;西蘭花,8元每市斤;胖頭魚,8元每市斤;原來笑稱白菜價的大白菜,也賣到了2.5元每市斤了。肉攤,我都沒敢去問一下……洛陽菜市場終于變成名符其實的"小香港"了。當初想著鄉(xiāng)鎮(zhèn)生活成本低一點,生活壓力小一點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更本份一點,才想著在鄉(xiāng)鎮(zhèn)上買房生活的??涩F在也漸漸覺得開始高處不勝寒了,因為鄉(xiāng)鎮(zhèn)的生活成本也不比市區(qū)低多少。
究其原因,不下有四。一.人口少,生產成本高;市場永遠遵循這個原則,消費群體越小,各種浪費越大,生產成本就會越高。二.流通難,物流成本高。蔬菜屬不可庫存產品,必定要保證其新鮮程度,導致了每次提貨不能過多。三.本地菜農斷層,貨源少。本地不能自給自足。年輕人不愿意種菜,中老年菜農也不愿意投入,菜貴傷農,菜賤更傷農。四.菜市場在改革過程中,采用了貨幣化分配,誰出的價格高,菜場門面就給誰,推高了房租成本,最終分攤在消費者身上。某肉攤老板出價十九萬,得到十年經營權,不足十五平的面積,一年劃近兩萬元,這筆錢最終會分攤到肉的單價上。在可以想象的未來,菜價將進一步水漲船高。
菜市場經營到現在,二十多年了,土地使用權還在村民手里,在感謝怡和路的居委會村民做出貢獻同時,也感謝他們?yōu)橥聘卟藘r作出的努力。貨幣化分配后,村民們能分一筆錢,但分的這筆錢未必夠兩年買菜,因為他們并沒有參于市場經營。菜價,關乎民生,關系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的提升。讓利與民,與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才是上善。每每看見全國部分地區(qū)因菜價過低賣不出去,菜農欲哭無淚,而居民因菜價過高又買不起時,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都感到無比痛心。以貨易貨的原始交易方式已不可能盛行,但又沒有更好的方式解決蔬菜流通問題,盡管政府各部門在保障綠色通道方面做出了最大的讓步。當下,在提升居民收入乏力的情況下,怎樣提升群眾的幸福感?!應該成為執(zhí)政者展示執(zhí)政水平和執(zhí)政能力的一個新課題。
親愛的朋友,針對洛陽集貿市場菜價偏高,誰是推手?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議,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。[鼓掌][鼓掌]
20181010_17382348_1539141760497.jpg (309.27 KB, 下載次數: 56)
下載附件
2018-10-10 11:22 上傳
20181010_17382348_1539141760989.jpg (175.15 KB, 下載次數: 48)
下載附件
2018-10-10 11:22 上傳
20181010_17382348_1539141761459.jpg (198.09 KB, 下載次數: 67)
下載附件
2018-10-10 11:22 上傳
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