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浩浩典籍,匆匆閱客,一通百通,周流無礙。
讀書人性情時起,有感而發(fā),寫些小品筆記之類,介乎學(xué)術(shù)與創(chuàng)作之間,隨物婉轉(zhuǎn),與心徘徊,書話與詩話之間,天真筆意,一片化機。因景而生,寫什么是一個問題,問道筆墨,怎么寫又是一個問題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,種種神來之筆,宛然而出,然以個性心態(tài),描述集體心靈,情節(jié)難免相似。這些覆瓿文字,不是要告訴你某本書有多好,而有婉勸之意,懂得閱讀的方式,使之成為生活習(xí)慣。曾為你開啟真理之門的典籍,但愿仍能滋養(yǎng)來者。博爾赫斯說“寫作是小幸福,閱讀才是大幸福”,深以為然。
人生憂患識字始,閱讀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回避,自我解脫。湯顯祖說看戲“可以合君臣之節(jié),可以浹父子之恩,可以增長幼之睦,可以動夫婦之歡,可以發(fā)賓友之儀,可以釋怨毒之結(jié)”,閱讀何不然,即便殘篇斷簡,也能使“意義”翻飛。撰寫者未必隱晦鑲嵌了意義,但閱讀者還是有所體味,窺斑知豹,沿波討源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細(xì)看水中有微光,有倒影,你能給它什么意義,他就有什么意義。盡管果敢,十分孤獨,每一個人都希望有人與之開誠布公交流,但成年人做不到,也不愿意,惟有書中虛擬現(xiàn)實之間有此人。不知該做甚時,先去閱讀,由此審視自我,看清內(nèi)心。讀書開始是讀他人,最終是讀自己,東晉名士殷浩便說“我與我周旋久,寧作我”,饑者歌其食,勞者歌其事,精神產(chǎn)物與自然產(chǎn)物同,只能以各自所處環(huán)境解釋之。胸中儲萬卷,大地山川如指掌;腳下著兩屐,百年歲月任遨游。
在不斷流失的日子里,仰仗閱讀補充養(yǎng)分。精英閱讀,具有明確目的性、明晰專業(yè)性、明顯學(xué)術(shù)性,而大眾閱讀多為淺閱讀、微閱讀、趣閱讀,野蠻成長,生機勃發(fā),既無目的,不求近效。朋友圈的文本閱讀深度,較公眾號弱,公眾號較微博弱,微博較博客弱,博客較紙本又弱,報刊無系統(tǒng),著作有中心。當(dāng)信息變得過剩,保存一份翻頁的慢讀,以為對照,既懷舊,又有效。無論何種閱讀,皆須獨自完成,所謂閱讀社區(qū),只可容納一人,書贈非人,書之辱也。引登書樓,開篋縱觀,置酒討論,娓娓不倦,偶爾尚可,長期無效。即便如此,總趕不上被淘汰的速度,一晃大了,二晃老了,三晃沒了。
偏州下邑,寒素之士,所費時間,書本為多。飽嘗覓書之苦,那個時代的閱讀,皆自偷窺禁書開始,記憶中也曾留下過最深的紋路,老大入道,終不扎實,非童子功可比。閉門造車,出門入轍,閱讀雖能治好一切矯情,卻是一種不被特別理解的行為,如果認(rèn)為閱讀的成本太高,試試看不閱讀的代價。讀書萬卷,一事不知,深以為恥。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