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普通會員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1-3-25 16:4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6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會影響我們的一生。小時候被父母情感上的忽視,與父母相處時感受到的不安全感,都會延續(xù)到我們成年后與他人的關系中。有的人之所以自卑,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他最常說的話就是,“你怎么這么差勁”、“你怎么不如隔壁家的孩子”、“除了闖禍,你還會點什么?”
有的人之所以無法信任他人,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沒有兌現(xiàn)許諾過的獎勵,沒有在孩子最需要他們的時候站出來說一句“有爸爸在”。健康的親子關系能夠培養(yǎng)孩子安全型的依戀,而不健康的親子關系則后患無窮。
心理學家總結了四種不健康的親子關系:
1. “密友”型
父母想要做孩子最好的朋友。這段親子關系整體是溫暖、親密的,爸爸媽媽總是為自己能夠隨時給孩子以支持和建議而驕傲,雙方的交流也是坦誠、開放而真實的——直到孩子到了一定年紀,開始想要建立關系的邊界,就會使雙方都感受到威脅。這時,由于父母已經(jīng)在孩子的生活中陷得太深,往往很難抽身。
在孩子成年后,密友型的父母很有可能干涉孩子事業(yè)的方向、伴侶的選擇等,將這個當做理所應當,并在孩子試圖劃清界限時感到憤怒——“你是我的孩子,我不管誰管?”
2. 上下級型
這樣的父母是頑固、嚴厲和缺乏同情心的。他們想要統(tǒng)治和控制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,永遠都在提出需求、想法,要求孩子遵從自己制定的規(guī)則,像符合自己期待的那樣去生活。
研究表示,比起不專制的父母來說,專制的父母更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表現(xiàn)而感到被羞辱,更容易發(fā)怒和缺少同情。比如,孩子成績不理想時,專制型父母不幫助孩子一起找尋合適的學習方法,反而覺得“孩子給自己丟人了”,甚至言語羞辱自己的孩子。
孩子(特別是在年紀較小時)容易為了避免沖突,不想讓父母不滿意,從而選擇順從,但一定會暗暗地感到憤恨、羞恥;也有的孩子會做出反抗——有可能是以強烈的方式,也可能只是消極的抵抗。另一方面,他們習慣了順從他人的指令。因此當他們一旦成長起來,需要和父母分離、獨立地做出決定時,就會變得很緊張。
3. 競爭對手型
父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競爭對手,或者說是一種威脅,她始終認為和自己的孩子處于競爭關系中。由于他們并不能將彼此視為完全獨立的人,也不能允許對方只是單純地做自己,這樣的的關系多見于同性別中親子關系中。他們往往懷著對彼此的嫉妒,會和對方比較誰外形更好、更聰明或者更成功,雖然這樣的競爭往往是在看似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。
作者:李中瑩
京東
比如,競爭對手型親子關系中的父親可能會對兒子說,“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,就已經(jīng)獨當一面了。而你現(xiàn)在…”
4. 角色互換型
在這樣的關系中,父母要求孩子反過來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,卻并不覺得孩子也需要同樣的付出和關心。比如,在父母離異的家庭中,父母的一方向年幼的孩子尋求安慰,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義務哄父母開心,卻沒考慮到這種“義務”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負擔。
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有被遺棄、被忽視、被利用的感覺,會認為自己只應該付出和犧牲、為他人著想、滿足他人的需求和喜好,也容易形成低自尊,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。
此外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,如果一個人在自己幼年的原生家庭中,和父母關系處于角色互換狀態(tài),那么在自己成為父母后,也容易和自己的孩子角色互換,把與父母的不健康關系延續(xù)到下一代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四種不健康的關系并非相互獨立的,有時,幾種類型也可能同時出現(xiàn)在一個家庭中。所以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,有則改之無則加勉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