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花香里說豐年
! c9 Z8 r7 I: i Q& U% N 天下黃河富寧夏。黃河流出青銅峽后,由奔騰轉為浩蕩,形成了沖積平原,史稱“河套平原”。銀川平原處于河套平原西部,俗稱“西套”。自漢唐以來,這里就開始開渠引水、開荒拓田,被譽為“塞上江南”。
賀蘭縣地處銀川平原核心區(qū)。頂著烈日,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稻漁空間鄉(xiāng)村生態(tài)觀光園。該生態(tài)觀光園有不少創(chuàng)新做法:稻田既種稻又養(yǎng)魚養(yǎng)蟹,魚蟹反過來給稻田施肥;農民土地流轉,加上務工和入股,既是工人又是股東;游客既可以觀光游覽,又可以品嘗美食、購買農產品。這是一條完整的生態(tài)鏈,也是一條延長的產業(yè)鏈。
脫貧奔小康路上,寧夏正在探索一條現代特色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轉型之路。
習近平總書記聽了介紹,頷首贊許:“這里不僅有‘一產’,還有‘二產’、‘三產’,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,附加值也上來了?!?/font>
寧夏特色農產品展廳,菜鮮魚肥、瓜果飄香。習近平總書記一一端詳。紅彤彤的柿子椒、黑黢黢的西紅柿、顆粒飽滿的枸杞、肉質細嫩的灘羊肉……滿滿的寧夏特色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這里的農副產品由于質優(yōu)品好,銷路沒有受到太大影響,反而通過冷鏈運輸打開新的市場。總書記強調:“我們要把擴大內需作為一個戰(zhàn)略基點。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,有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。開拓市場需要高質量產品,不能搞‘瓜代菜’之類的低水平建設?!?/font>
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塔臺,舉目遠眺。千畝稻田,綠波蕩漾。
他沿田埂走進稻田深處。田里勞作的村民們看到總書記,紛紛圍攏過來。
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,每月務工費3000多塊,年底還有分紅。一位年輕村民笑著說:“我們種的就是自己的地,給自己打工呢!”他告訴總書記,一畝地一年800塊的土地流轉費,鄉(xiāng)親們土地流轉多的三四十畝地、少的十多畝地,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。
“大家都是股東了!”總書記幽默的話,引來鄉(xiāng)親們會心的笑聲。
社會資金注入,企業(yè)化運營,農民廣泛參與,“土地入股”、“糧食銀行”、“貸款擔保基金”等新模式……昔日的稻田變成了產業(yè)園區(qū),過去只知下地干活的農民,也一個個學起了新概念新技術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:“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,一定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,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不能剝奪或者削弱農民的發(fā)展能力。不能把農民土地拿走了,干得紅紅火火的,卻跟農民沒關系。要共同致富?!?/font>
習近平強調,推動農業(yè)轉型發(fā)展是寧夏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題中應有之義。寧夏要珍惜黃河水資源,注意解決好稻水矛盾,調整農業(yè)產業(yè)結構,積極發(fā)展節(jié)水型、高附加值的種養(yǎng)業(yè)。
在寧夏,黃河被稱為“母親河”,賀蘭山被稱為“父親山”。黃河水滋潤著這片土地,賀蘭山阻隔了沙漠東移,護衛(wèi)著這片平原。
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賀蘭山東麓的黃河灘區(qū)。展板上的照片顯示,過去盜挖盜采留下的亂坑千瘡百孔,經過整治后仍依稀可辨。總書記佇立在展板前,遠眺巍巍賀蘭山,語重心長地說,生態(tài)修復要付出很大代價,但不能有絲毫含糊,必須下大氣力抓好。寧夏通過灘區(qū)整治,發(fā)展葡萄種植,既發(fā)展了產業(yè),又改善了生態(tài),變廢為寶,值得鼓勵。
3 r5 [3 n: U( L7 C7 s. w
黃土地上的牽掛. T4 l; Q" h( ]7 b W) ]
這次考察,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全國兩會后第一次“出遠門”。
何為人民至上?全國兩會上,他講到:“我們這一代人有這個情結,一定要讓我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,特別是要扶農民一把?!?/font>
黃土地上的情結,黃土地上的牽掛。在寧夏考察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:“無論是全面小康、脫貧還是現代化,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。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,要攜手并進?!?/font>
“中國共產黨過去是窮人的黨,打天下是為了窮人翻身得解放。天下打下來了,就要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。新中國成立70多年了,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,遇到了各種困難挑戰(zhàn),我們都走過來了,靠的就是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?!?/font>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是我們黨向歷史、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脫貧攻堅戰(zhàn)略,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,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,每一年、每一月甚至每一天,減貧數字都在變化。
總書記感慨地說,我們照著1921年黨成立時所立下的志向一直做下來,一步一步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進。今年,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(xiāng),重中之重是扶貧。從目前看,現行標準下的脫貧任務我們是有能力完成的。
脫貧攻堅,成就非凡,這是當代最生動、最真實、最具說服力的中國故事。
其作始也簡,其將畢也必巨。越到最后,越是最難啃的硬骨頭;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又增加了攻堅難度。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考察時,曾“就地取材”打了個比喻:“就像六盤山是當年紅軍長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樣”,讓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。
調研期間,總書記了解到寧夏的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0多萬減少到去年的1.88萬,他關切詢問:“返貧的多嗎?返貧的原因是什么?”
“返貧多是因大病重病,去年寧夏有幾十戶返貧,今年也有少數群眾遭遇返工難,因疫返貧?!弊灾螀^(qū)的同志匯報說。
習近平強調:“全部脫貧,并不是說就沒有貧困了,就可以一勞永逸了,而是指脫貧攻堅的歷史階段完成了。相對貧困問題永遠存在,我們幫扶困難群眾的任務永無止境?!?/font>
“我多次強調,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斗的起點。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長,我們的工作還要不斷提高,幫扶的領域要不斷擴大。將來幫扶農村相對貧困群眾的工作,要納入到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中去?!?/font>
吳忠市利通區(qū)金花園社區(qū)的王蘭花,是一位和共和國同齡的老模范,是社區(qū)志愿者的帶頭人。見到總書記,她激動地說:“2016年您來寧夏調研,您講的一句話我念念不忘,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’。當時我聽了,眼淚刷地就流了下來。國家發(fā)展到今天不容易,是一步一步干出來的?!?/font>
“這其中也包括你和廣大志愿者,大家都在干??!”總書記的話溫暖而有力。
“盡管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,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。但是,有黨和政府持續(xù)不斷努力,有人民群眾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,我們一定會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。我們要有信心?!?/font>
弘德村老劉家客廳里,一盆盆花卉清香怡人。過去,鄉(xiāng)親們住山溝里,吃都吃不飽,哪有心思養(yǎng)花。如今,弘德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買上了幾盆花。
窗明幾凈,一簇簇、一朵朵,迎著陽光綻放。
" @/ y- g- x0 B+ S4 k% U& 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