) `9 F3 F; T3 _- F2 e* \7 m
+ t) H. \* S; t5 G4 B, p
+ L; X' n# i4 u8 N, C
圖為航拍引丹渠取水口。 新華網 李曉笛 攝
1 T9 ^: {6 h5 z. [ 新華網武漢6月7日電(肖進安 吳文華 李曉笛)引丹工程是鄂西北的生命工程。渠首取水口位于丹江口水庫的引丹渠,穿“地下長龍”清泉溝隧洞,越“天上銀河”排子河渡槽,橫貫鄂西北崗地,雄偉壯觀。建成通水四十年來,引丹渠用清澈的丹水,澆灌萬頃良田,養(yǎng)育一方兒女。 新華網采訪團隊日前在引丹灌區(qū)調研采訪時了解到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,受丹江口水庫大壩高程的影響,在干旱年景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時,引丹渠提水成本高,供水困難。而引丹渠徹底擺脫提水困境,則受益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。
" J' x0 T; r r4 {& ~ 大旱之年丹渠一度由惠民工程變成鬧心工程 初夏到引丹渠灌區(qū)采訪,丹渠別有一番風味。丹江水從清泉溝隧洞澎湃而來,碧波蕩漾。站在丹渠岸邊,渠底仍能看得清清楚楚。一汪碧水,滋潤著兩岸的農田。岸邊草木繁茂,一排排綠影映在水中。微風拂過,水波粼粼。但若干年前,丹渠兩岸并不是這般景象。 
圖為清泉溝隧洞。 新華網 李曉笛 攝 1974年,引丹主體工程建成通水,灌區(qū)開始受益。昔日一畝地只收百十來斤糧食的“旱包子”鄂西北崗地變成了湖北省第二大糧棉油生產基地。 引丹渠首進水閘底板高程為143米,當?shù)そ谒畮焖坏陀?43米時無法自流引水。特別是每年4月至7月的灌溉季節(jié),丹江口水庫受發(fā)電的制約,水位多處于引丹渠進口水位以下。后來雖然修建了清泉溝泵站,可以通過水泵提水,但泵站抽水,成本較高,同時水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?!伴L龍”僵臥,“銀河”干涸。 剛退休的原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長熊化國介紹,2005年5月他剛接手時,單位欠外債2000多萬元,537名員工人均不足700元的工資已有半年沒發(fā)。當時,引丹局的收入來源就是收取灌溉用水水費。但灌區(qū)不少群眾曾參與引丹渠建設,對灌溉用水交水費心存怨氣,不愿交費。 同時,由于當年修的是土渠,引丹渠的許多干渠和支渠的護坡不斷崩塌,渠道被淤泥堵塞。因沒有得到維修,五干渠長達20年沒有通水,三干渠也有8年無水可用。2005年,引丹渠的灌溉面積不到100萬畝。 2010年至2014年,襄陽連續(xù)五年大旱,老河口、襄州部分崗地鄉(xiāng)鎮(zhèn)受災最為嚴重,溝渠斷流,堰塘干枯,一些村組人畜生存用水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組織的灑水車運送,玉米、水稻、花生、芝麻等農作物絕收。那幾年嚴重干旱,受丹江口水庫庫容量影響,引丹渠基本上無水可引。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是灌溉,供水不足不僅使渠道慢慢淤塞,也堵住了群眾的心。由于放水不及時,老百姓怨氣很大,批評引丹局“修個大渠是干的,打個洞子是防空的,修個渡槽是觀光的,干部職工是看大溝的”。
1 }6 F# o& J" E: Z1 P! A
3 L6 L5 a6 |% K6 [& {
. W8 x3 B/ w4 z0 a) _- M( b圖為航拍“湖北引丹第一閘”。 新華網 李曉笛 攝
9 Q0 c5 D$ }5 q# @ 丹江口大壩加高使得引丹工程煥發(fā)新生機 初夏時節(jié),站在豎有“湖北引丹第一閘”標牌的引丹渠清泉溝隧洞取水口,新華網采訪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原先用于提水的清泉溝泵站已經拆除,丹江口水庫一望無際,清澈的庫水自流灌進引丹渠清泉溝隧洞洞口。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,洞口的流入量可穩(wěn)定維持在60個流量左右。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動工,2013年加高工程全面完工,大壩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.6米,蓄水位由原來的157米增加至170米。2014年12月12日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。由于丹江口水庫實際蓄水位高于引丹渠首進水閘143米的水位,引丹渠自此實現(xiàn)了全線常年自流。 引丹渠的核心功能就是灌溉,但常年累月渠水與雨水的沖刷,淤泥堵住了渠道,讓渠道越來越窄,水流越來越少。在解決生存壓力后, 500多名引丹局職工,踏上了疏通之路,開始暢通引丹渠這條農業(yè)大動脈。 經過幾年持續(xù)不斷的護坡整治,整條引丹渠煥然一新。如今,引丹渠總干渠的護坡已全部用水泥硬化,渠道內再無淤泥沉底。一、二、三干渠也已全部硬化,四、五干渠正在施工。2005年,引丹渠灌區(qū)僅剩下不到100萬畝的灌溉面積。而今,引丹渠灌區(qū)的灌溉面積已超過160萬畝。 據(jù)統(tǒng)計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引丹渠每年大約供水6.4億立方米,總共供水324億立方米,其中,自流水260億立方米,用水泵提水64億立方米(用二級泵提水16億立方米),提水約占四分之一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之后,引丹渠每年供水8-10億立方米,截至今年5月底供水47.4億立方米。丹江口大壩加高后,丹渠水源充足,渠滿庫滿。 
圖為引丹渠水電站。 新華網 吳文華 攝 " V, {) G& @$ Z( M* G, x% p$ D
引丹灌區(qū)進入良性發(fā)展軌道 熊化國告訴新華網采訪團隊,除了解決老百姓的農田灌溉問題,他在任上有兩件最得意的事情。一是不管刮風下雨,還是吃飯睡覺,引丹渠的11座電站都會正常運轉,每天至少會帶來幾萬元收益。二是丹渠四季有景,游客不管什么季節(jié)來,都有看頭。 引丹渠河道長、落差大,渠水實現(xiàn)常年自流后,水力發(fā)電優(yōu)勢凸顯出來。在熊化國的努力爭取下,法國開發(fā)署歐元貸款小水電打捆項目、南水北調清泉溝補償與飲水安全補償項目、農村電站增效擴容改造項目相繼實施。黃莊電站、李崗電站、大張樓電站等9個新電站順利落成,兩個老電站迎來新生,引丹渠11個水電站總裝機達到28100千瓦,1年可發(fā)1億度電,創(chuàng)收3000多萬元。引丹局不僅由負債轉為盈利,職工待遇也大幅度提升。 2016年3月“綠滿丹渠”行動拉開序幕以來,熊化國帶領職工栽植櫻花、三角楓、紅葉碧桃、貴竹、窩竹等各類苗木150多萬余株,將荒了40余年的引丹渠兩岸“填滿”了色彩。 熊化國介紹,引丹總干渠和干渠兩岸15米范圍內土地一共1.2萬畝,現(xiàn)已栽種各種苗木4000畝。3年后,僅花卉苗木產業(yè)一項可獲利1.5億元以上。68公里引丹渠總干渠每1米就是1萬元的直接生態(tài)資源,綠水青岸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。 驅車行走在丹渠岸邊新修的水泥路面上,除了一渠清水,滿眼都是一片翠綠?!鞍倮锷鷳B(tài)丹渠”正徐徐向人們展開美麗畫卷。 / L5 p- N4 t% H9 L3 }

2 w8 d6 D- b4 N W' Q# `# i! _! u8 ]3 A
圖為引丹渠。 新華網 吳文華 攝 - j) X( j9 j! G
2 Z8 p2 G9 D4 ^. q
; _9 Q4 a! g! P' G, G# C8 m% p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