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加入隨論(請注冊中文用戶名)
x
隨州論壇訊 石守京報道:今年十月一日是新中國建立69周年國慶紀念日,但以往桉貫例每5年一小慶,每10年一大慶,國家都要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盛大的閱兵式,以展示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軍事、文化、科技,民族團結(jié)的雄風,我參加的閱兵式就有些例外了。
提起閱兵式,心情久久不能平靜,我是一九六五年應征到北京軍區(qū)炮兵部隊服役,駐防在北京市平谷縣峪口鎮(zhèn),一九六七年,一九六八年有幸參加了兩次國慶閱兵式。一九六九年再度參加閱兵式集訓,中蘇珍寶島戰(zhàn)爭緊急,蘇聯(lián)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,為防止蘇軍入侵,我部奉命調(diào)到內(nèi)蒙古集寧市察哈爾右翼前旗6間屋,按照防空襲,防化學武器,防原子彈的要求,打山洞,挖戰(zhàn)壕、修掩體,澆灌炮庫、車庫.建明碉暗堡,搞偽裝,每個工事都有幾道20多公分厚的水泥門,門邊帶象皮,密封的水氣不通,真是固如金蕩。即使現(xiàn)在美國的導彈、巡航導彈、原子彈也奈何不得。
記得第一次參加閱兵式,是8月初進駐北京天壇公園,進行封閉式訓練,大約有36個方隊,有國旗方隊,陸軍、海軍、空軍、民兵、工人、農(nóng)民、學生、文藝方隊等,我們扮演的是民兵方隊,頭扎白毛巾,上著白襯衫,下穿蘭褲子,腰纏子彈袋,背水壺,掛包,肩扛半自動步槍,三輪刺刀閃閃亮,練的是起步、正步、立整、稍息、向左刺、向右刺、向前刺、向后刺等軍事動,連每一步的長度75公分、腳邁的高度20公分、每分鐘行進的速度等,都有明確的規(guī)定。當時心里既高興又緊張,高興的是入伍逢時,能參加國家的閱兵式,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友人的檢閱,緊張的是每一個動作,每一句口號,都代表著國威,軍威,要付出血汗代價。每天八至十個小時的軍訓,常有身體不適的暈倒在隊列中,頭一個星期累得渾身痛,連起床都困難,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,更有甚者多數(shù)同志的陰囊流黃水,已沒有一個請病假的。
頭一個月以連隊為單位分練,后來以方隊為單位合練,一個方隊一千人,橫隊縱隊都是100人,按身高依次排列,我身高1.72米,排在第十三位。要求步調(diào)一致,隊伍整齊化一,口號同聲,哄亮悅耳,中間抬著巨幅標語牌,由“一定要解放臺灣”七個鮮紅大字組成,每個字二米見方,用木架訂三合板制成,約80斤重,四個人抬。正式閱兵前,整個閱兵方隊要進行四次合練,即9月23、25、27、29日,為不影響交通,都是在晚上9點后進行,方隊與方隊之間保持一定距離,集集在東長安街,進入天安門廣場東華標轉(zhuǎn)為正步,頭偏向天安門城樓,口號喊的是“毛主席萬歲!萬歲!萬萬歲!”進入天安門前表演刺殺等軍事動作,到了西華標,就轉(zhuǎn)為跑步,以免影響后面方隊的行動。每個方隊到了予定的合同疏散,雖然人很累,衣服全被汗水濕透了,但忙而不亂,“十月一日”, 正式受閱時,心里一直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,生怕出半點差錯,受閱后回到駐地都高興的不得了,這個說看毛主席最清楚,那個說看毛主席在揮手,還有的說看到外國人的高鼻子,黃頭發(fā),蘭眼睛,連夜寫信向家人報喜。實際上都看的不清楚,主要原因是,一、精神緊張,眼睛莫糊,二、距離遠,300米左右,三、要做動作,四、限時通過。但是心里很滿足。另外有一種既滿足,又不滿足的心態(tài),對觀閱人中不停地稱贊民兵方隊比解放軍還整齊而滿足,不滿足地是把解放軍當民兵,委曲了我們,現(xiàn)在看來大可不必了。
回顧第一次進入東長安街前,先清查隨身攜帶的物品,連剪指甲刀都不讓帶。特別是團長任振玉的一席話至今記憶猶新。他說,進入長安街待命時最難的是方便,人多廁所少,既不能不尿,更不能尿在街上,尿在手拍上吸納不了,也不能尿在褲檔里,最好的辦法是尿在自已的水壺里,講的大家哄堂大笑,為避免水壺變尿壺,有的節(jié)食,有的絕水,有的吃餅干,有的行前反復上廁所,占著矛坑不拉屎的事大有人在,實際上到了東長安街,才覺得是虛驚了一場,因為長安街兩邊的人行道上,予制扳一耗,用帳逢一圍就成了廁所,完全能保證大家方便,大可不必杞人憂天。任團長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,用一門炮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,被評為全國一級戰(zhàn)斗英雄,也是第一次參加受閱,所以杞人憂天是再所難勉了。
第二次是一九六八年,住在北京南苑,所不同的是總結(jié)了第一次的教訓,通地過天安門時,比較清楚地看到了中央領導人和外國友人,他們滿面笑容,談笑風生,用贊揚的目光,不停地向我們揮手致意、鼓掌。遺感的是劉少奇、鄧小平,沒有出席。
掩卷深思,53年過去,彈指一揮間,但那種精神仍然是激勵我不斷奮斗的精神支柱和動力,再有53年的可能性很小,只有用最大的干勁,以只爭朝夕的精神,在有生之年為黨為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。
圖片4.jpg (160.4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6)
下載附件
2018-8-20 17:52 上傳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