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主
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22-6-6 12:22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5 天 [LV.2]偶爾看看I
|
隨州日報訊(全媒記者張琴)近日,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(chǎn)日湖北文物保護宣傳展示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(fā)現(xiàn)50周年系列活動在湖北大冶市舉辦。隨州企業(yè)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原件復制的曾侯乙編鐘,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藏品驚艷亮相,向世人展示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商周時期,銅綠山的銅礦料開采后被冶煉成銅錠,經(jīng)過“隨棗走廊”運往中原(河南)和關中(陜西)地區(qū)。曾侯受命周王朝分封于隨扼守“錫行金道”的主線路,承擔著保護、控制、運輸、管理南方銅、錫資源的職責。曾隨匠人利用豐富的銅、錫礦料,制作出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的數(shù)萬件青銅器,在技術上奠定了曾隨南方工業(yè)文明中心的地位。
曾侯乙編鐘復制考驗著當代匠人的技術。我市國家級非遺“青銅編鐘制作技藝”傳承人、“荊楚工匠”項紹清從事編鐘復仿制工作30余年,帶領隨州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公司的團隊潛心研究、苦磨技藝,采用古代制作工藝與現(xiàn)代科技結合的方法,最終探索出了青銅編鐘全套制作工藝流程。2021年,“青銅編鐘制作技藝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。
項紹清介紹,這是我市企業(yè)首次1:1復制曾侯乙編鐘,實現(xiàn)了重大突破。全套65件編鐘運用“青銅編鐘制作技藝”,選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出品銅金屬材料進行科學配比,按1:1比例復仿制而成,并采用國家專利技術“一鐘雙音”校音技藝進行科學校音,達到與原件編鐘媲美的音準、音色和音質,共耗時2年。其中,鐘體2828個錯金銘文共耗費3公斤黃金(千足金),均采取傳統(tǒng)錯金工藝抽絲拉線逐字鑲嵌,熠熠生輝。
目前,該套編鐘放置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展覽顯著位置,吸引八方游客到此參觀欣賞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