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南風過境 于 2018-8-9 07:46 編輯
這年頭,這證明那證明的“奇葩證明”確實多,隨州城區(qū)的鄧先生今年卻因為辦了張洗車會員卡,遇到了一件囧事,要么不能洗車,就算洗車后也不能享受會員待遇——
交費辦張洗車卡得自己證明是會員
辦卡:每次洗車從30元優(yōu)惠至20元
微信圖片_20180809073948.jpg (100.5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47)
下載附件
2018-8-9 07:35 上傳
今年5月15日,家隨州東部新區(qū)一小區(qū)的鄧先生,來到小區(qū)外某汽車服務中心洗車,洗車工告知,辦卡洗車20元一次,不辦卡30元一次。
鄧先生立即撥打店門頭上的電話,接電話的年輕男子(老板)說,要辦卡的話,可以微信轉賬給他,最低388元,可以洗20次,而且立即辦理,立即享受。
出于同是一個小區(qū)住戶和商戶的信任,鄧先生加了對方微信,從微信上轉賬過去,該男子表示,下次鄧先生洗車時,就可以拿著自己的會員卡了。
第二天,該男子從微信里發(fā)信息給鄧先生,登記了鄧先生的聯(lián)系電話,真實姓名等信息,說是辦卡需要這些信息。
5月23日清晨9點,鄧先生到該店洗車,告知洗車工,下午3點,他要用車。然而,下午3點,鄧先生去提車,卻發(fā)現(xiàn),整整6小時期間,他的車只是用水沖了一下,根本沒洗,鄧先生急了,希望洗車工抓緊幫自己洗了,要趕時間出差。
半小時過后,鄧先生的車仍然沒洗干凈,由于時間問題,鄧先生提出,結賬走人。結果,洗車工沒在電腦系統(tǒng)里查到鄧先生辦卡的任何痕跡。洗車工要求鄧先生支付30元一次洗車,鄧先生拒絕,認為已經(jīng)辦過卡,洗車工告訴鄧先生,就算辦卡,只能是下次洗車時生效。
洗車工還要求鄧先生證明自己是會員,鄧先生把和老板的微信辦卡聊天記錄翻出來給洗車工看。洗車工認為,那個不起作用,不能證明鄧先生已經(jīng)在該店辦過洗車會員卡。
沒辦法,鄧先生撥打了老板的電話,老板稱最近太忙,沒時間過來處理辦卡會員相關業(yè)務,下次來洗車,就可以拿到自己的會員卡了,叫鄧先生把電話給洗車工,鄧先生總算開走了自己的車。
奇葩:又被要求證明自己是會員
微信圖片_20180809073934.jpg (21.0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5)
下載附件
2018-8-9 07:35 上傳
7月17日,鄧先生第三次來到該店,除了之前那個洗車工以外,該店終于有了第二個洗車工,經(jīng)過交談,鄧先生得知,那個大媽是老板的母親。
一個半小時后,鄧先生來到該店要求提車,結果,車還是沒有洗好。這時,大媽叫來洗車工,一起先把鄧先生的車整理干凈,結果,洗車工滿臉不高興,嘴里咄咄講話:“忙啥子嘛忙,沒看到我也在忙?要忙的話,去其它家洗?!?/div>
鄧先生雖十分不高興。待到洗完車結賬時,大媽告知,鄧先生并不是該店的會員,要打通“老板”的電話證明鄧先生是會員。
情急中,鄧先生三次撥打 “老板”的電話,卻一直是關機狀態(tài)。
鄧先生跟大媽講了如何打電話,如何辦卡等前幾次洗車的情況,通情理的大媽要求鄧先生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和車牌簽在筆記本上,這時,鄧先生發(fā)現(xiàn),這本筆記本里,像鄧先生一樣登記洗車的,大約有好幾十位。
7月18日中午兩點三十五分,鄧先生下鄉(xiāng)回來,來到該店洗車,那名洗車工告知,不能洗車了,他要接孩子,叫鄧先生以后盡量不要來這家店洗車了,他難得洗得很。鄧先生說,洗不成也可以,退卡退錢就行了,洗車工說,退卡可以,退錢是不可能的。
鄧先生隨后兩次撥打“老板”電話,均提示是關機。
辦卡近兩月,一直未能正常享受會員優(yōu)惠,也不能正常洗車!當天3點左右,鄧先生撥打了“12315”進行投訴。7月21日上午,“12315”相關人員打電話給鄧先生,再次確認該店的相關信息。電話里,工作人員告知鄧先生,這種辦卡案件太多了,辦卡需謹慎,同時如果真需要辦卡,要留足證據(jù)。 7月28日下午,經(jīng)相關部門調(diào)解,雙方就對此事進行了達成諒解。店老板表示,今年將加強員工管理,提高服務水平,并愿意原款退還鄧先生388元。鄧先生表示,既然辦卡消費出現(xiàn)問題,已洗的兩次車,理應按未辦卡每次洗車30元扣除,實際接受了老板微信退款328元。大家握手言和,一笑而過。
鄧先生在小區(qū)群里發(fā)了消息后,胡女士也很憤怒。之前她去這家店洗車,洗車工問是精洗還是普洗,胡女士順口就說精洗,其實她也沒弄清楚什么是精洗,等取車的時候,洗車工要求胡女士付款30元。
同住一個小區(qū)的王先生,也急著發(fā)言,去洗兩次車,等了幾個小時過去看,兩次都沒有洗,王先生直接打電話給老板,老板說讓王先生開去免費洗一次。
對于該店的經(jīng)營,也是住在這個小區(qū)的市民陳先生也有相同經(jīng)歷。 據(jù)了解,該小區(qū)在這家洗車店辦了卡的有上100個車主,都是同樣的遭遇。
記者調(diào)查得知,目前,美容美發(fā)、健身、洗車、超市等行業(yè)經(jīng)常用預付費卡來吸引消費者,但由于預付金額導致使用周期較長,一旦老板“跑路”或經(jīng)營不善等原因,消費者預付的錢往往很難追討回來。
11一1 1
姜女士去年在隨州某美食城辦理了一張充值卡,結果好景不長,商家倒閉,但是她的卡里還有很多錢,至今沒有退回。
2 黃女士去年辦了一張隨州某理發(fā)店的會員卡,也是被坑慘了,充了幾大千不說,和朋友一起去染發(fā),結果兩個選擇的本是不同的顏色,但染發(fā)出來后,卻是一樣的效果,都是非主流。 3 3 肖先生去年8月在一家美發(fā)店辦理了會員卡,并充值600元。沒想到,一個月左右時間,肖先生再次去理發(fā),發(fā)現(xiàn)店門上貼有一個張小廣告稱,要外出學習20天,并留了電話號碼。誰知,幾個月來,電話一直無人接聽,年后就一直處于關門狀態(tài),聽之前的員工講,老板已經(jīng)跑了,員工幾個月未發(fā)工資。
律師:是否屬于商業(yè)欺詐要看具體情節(jié)
微信圖片_20180809073953.jpg (201.6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42)
下載附件
2018-8-9 07:35 上傳
針對目前辦卡消費中出現(xiàn)的這些問題,記者咨詢了律師事務所律師。律師告訴記者,從法律上講商業(yè)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,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,誘使對方當事人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。辦卡營銷行為是否就一定存在商業(yè)欺詐行為,要視情況而定。區(qū)分的關鍵是行為認主觀上是否以騙取他人錢財為目的、客觀上是否有履行辦卡所約定的義務的能力。比如辦卡時,辦卡方虛構事實,夸大宣傳,發(fā)布虛假信息,以騙取錢財為目的,此種行為就構成商業(yè)欺詐,嚴重時可構成詐騙罪。若是在辦卡后,在提供服務過程中,服務質(zhì)量或者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有瑕疵,則僅僅是違約行為,不構成犯罪。像某洗車中心這種情況就是洗車老板違約了,但僅限于違約,不屬于商業(yè)欺詐;像肖先生、姜女士遇到的這種情況,還是要看是否存在這樣的情況,他已經(jīng)沒有經(jīng)營能力,或者已經(jīng)決定不經(jīng)營了,還大量的辦卡,收集資金,拿到資金以后攜款潛逃了,如果是這樣的話,肯定是違法的。如果沒有這種現(xiàn)象,是客觀原因經(jīng)營不下去,比如生意不好以及各種情況開不下去,像這種退還消費者相應的錢就可以了。如果商家不退,消費者可以去“12315”投訴、維權。
消費者要有維權意識
微信圖片_20180809073944.jpg (133.3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50)
下載附件
2018-8-9 07:35 上傳
消費者也要有防范和維權意識。自我防范意識,不僅要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,要注意考慮自己的利益,而且要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后,在商品的使用消費過程中,也要注意保護自己。例如,購買商品的消費者,首先應對銷售者進行必要的了解,選擇自己信得過的商店或其他經(jīng)營者購買商品。在選購商品時,對于商品的種類、規(guī)格、性能、原材料、結構、合格證,出廠日期、消費期限、使用說明、售后服務等有關商品自身的情況以及商標、廠家、生產(chǎn)地、經(jīng)銷者等關于商品生產(chǎn)經(jīng)營者的情況應盡可能地了解。在交易成立后,應盡可能要求銷售者出具相關收據(jù)或其他書面的證明材料,以便在受到侵害時,能夠有效地進行索賠?! ?br />
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,法律對消費者賦予了各種權利。一個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消費者,應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,如果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,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,與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斗爭,不僅是自己的權利,而且也是其對社會的責任。如果消費者對于自己的權利漠不關心,聽任經(jīng)營者侵害而不進行維護,則消費者不僅是對自己的失職,而且,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。因此,每一個消費者要尊重自己的權利,每一個消費者都有義務維護自己的權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