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注桃李播撒希望
———記曾都區(qū)白云湖學校女教師曾云
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王松
在曾都區(qū)白云湖學校,人們經(jīng)??梢钥吹揭晃挥⒆孙S爽、步履矯健的女教師,有時在辦公里奮筆疾書,編寫教案,有時在教學樓里親切授課,情注教壇。早晨,她披著朝霞迎接學生上學;傍晚,她迎著夕陽歡送學生回家。
她就是2021年1月被隨州市教育局、隨州市總工會評為“隨州市青年教學能手”,2021年4月被隨州市總工會授予“隨州五一勞動獎章”光榮稱號的教師曾云。
用知識鑄造靈魂
2000年的秋天,曾云滿懷執(zhí)著教育、情系桃李的愿望,走進了桃李芬芳的校園,踏上了粉塵飛揚的教壇。實現(xiàn)夢寐以求的心愿,曾云暗暗告訴自己,一定要珍惜這份教書育人的工作和職業(yè)。
她非常刻苦,特別盡責。學校招收的走讀生較多,有一部分走讀生紀律松懈,學習成績不夠好,家長也有意見。針對此情況,曾云根據(jù)走讀生的特點,開展“家訪”“談心”“交朋友”等多種形式的校外教育活動,使那些學生在思想、學習、紀律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。
自2000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,她言傳身教,做學生的表率,用沙里淘金的精神,轉化了一個個后進生,培養(yǎng)了一批批尖子生。
曾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,要給學生一碗水,自己需有一桶水的道理。她節(jié)衣縮食,幾乎把每月工資的一半都用在買書上。天道酬勤,幾年來,她自學獲得武漢大學本科學歷,獲評中學一級教師職稱,為做好教學、教研工作提升了水平。
用奉獻丈量人生
曾云一直認為,教書育人的關鍵是育思想、育品德、育作風,因此她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,以自己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影響學生。
她曾為特困學生買過衣被,也為留守兒童墊過餐費,還用把自己的書籍、本子和學習資料扶助有困難的孩子;她每天給學生讀報講報,每周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,聽取他們的思想?yún)R報和學習交流;每月組織多種形式的“比學趕幫爭上游,看誰最能占鰲頭”的學習競賽活動……
2015年隆冬的一天,曾云得知陳賢武同學因家境貧寒準備放棄學業(yè),下課后,她向校長反映了情況,便迎著凜冽的寒風,冒著漫天的雪花,沿著崎嶇的山路,徒步25里趕到陳賢武家,自掏腰包500元塞到他母親手里,并承諾幫助陳賢武繼續(xù)上學讀書,在校所有費用由她承擔。陳母噙著淚水送曾老師和自己的兒子返回學?!?
用研思提升教學
從教以來,她潛心教研,積極組織、參加學校課題研究學習,先后主持參與了國家級課題《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課堂教學實踐研究》、省級課題《語文教師書法教學的困惑與對策研究》、市級課題《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拓展性課程的開發(fā)與研究》等課題研究,其中國家級課題已于2020年9月順利結題。指導多名教師撰寫的案例、論文等先后在國家級、省級刊物上發(fā)表、獲獎。
教學實踐中,曾云大膽地進行教學創(chuàng)新和實驗,探索和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學法,在她的悉心培育下,羅敏文、盧思穎、朱育萱等學生參加省、市、區(qū)的各項競賽,取得了優(yōu)異的成績。20多年來,她所任教科目的中考升學率在同年級中總是名列前茅,贏得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普遍贊譽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她編寫的教案、公開課比武觀摩、演講的文稿、撰寫的論文、發(fā)表的作品等,不僅多次受到省、市、區(qū)各級嘉獎。她本人還先后獲得“湖北省骨干教師”“曾都區(qū)優(yōu)秀教師”“先進教育管理干部”“模范班主任”等榮譽稱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