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O4 e% X6 W! i3 k“我們新四軍老戰(zhàn)士,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致以崇高的敬禮!”三位新四軍老兵挺直身板,舉起手向大家敬禮。
6月26日,三位“90后”新四軍老兵走上舞臺,報出他們在戰(zhàn)爭年代的番號。其中有一位99歲的老兵,她叫彭易林,曾經是新四軍第五師豫鄂抗日流動小學校長。
/ |' r8 e- e6 Q4 O0 f! n7 G6 _- l s
文弱女生踏上抗日征程
彭易林出身于黃岡紅安的一個書香世家。1938年,武漢會戰(zhàn)正如火如荼進行,日軍的頻頻轟炸讓學習難以為繼。革命先驅董必武的一次報告會,讓她萌發(fā)了走上革命道路的想法。
1939年,新四軍獨立游擊大隊駐扎在紅安縣。彭易林動員全家騰出私塾,支援新四軍第五師辦兵工廠。
執(zhí)筆為矛播撒抗戰(zhàn)信仰
一提起紅安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“將軍縣”,這里孕育了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共和國將領。但在彭易林看來,最讓她魂牽夢縈的是“萬眾一心、緊跟黨走、樸誠勇毅、不勝不休”的紅安精神。
去年,一部熱播電視劇《鐵血紅安》,勾起了彭易林的無限回憶。“小小黃安,人人好漢;銅鑼一響,四十八萬;男將打仗,女將送飯。”彭易林哼唱著這首歌謠,把思緒帶回到那個紅旗漫卷、激情燃燒的年代。
1941年初,鄉(xiāng)政府在窯頭崗村祠堂里辦起了抗日小學,彭易林成了這里的教員,此后,她成為新四軍第五師鄂豫邊區(qū)抗日民主根據地流動學校的校長,這也成為她最驕傲的事情。
在采訪的最后,她說:“今年是建黨100周年,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,黨領導我們過幸福美滿的生活!”